土体构型障碍改良
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、有序的排列状况,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,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。特别是在1米土体内的剖面层次特征对作物的生长发育,水分养分吸收等产生重要影响,因此土体构型是决定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,特别是平原区土壤,存在较大范围的影响生产的土体构型障碍因素。因此了解掌握全市和各区县土壤土体构型的空间分布特征,对于全市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,即薄层型、粘质垫层型、均质型、夹层型、砂姜黑土型。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。
良好土体构型:含有粘质垫层类型中的深位粘质垫层型、均质类型中的壤均质型、夹层类型中的蒙金型和砂姜黑土类型中的黑土垫层型种。特点是:土层深厚,无障碍层,为高稳产土壤的土体构型。
较好土体构型:含有夹层类型中的蒙淤型、蒙银型、粘体型和粘质垫层类型中的浅位粘质垫层型4种。
较差土体构型:含有砂姜黑土类型中的黑土裸露型和薄层类型中的中层型2种。
差的土体构型:含有夹层类型中的夹粘型、夹砂型、砂体型和薄层类型中的薄层型4种。
极差的土体构型:含有薄层类型中的极薄层型和均质类型中的砂均质型2种。
层次类型
面积(公顷)
均质壤型
1230169
均质砂型
83750
厚粘层
79838
漏石层
66651
漏砂层
55651
姜石层
41147
蒙金型
9567
均质粘质
4468
总计
1571241
北京市土体构型主要为均质壤性,占总耕地面积的78.3%,该类型为良好构型,除山区土层较薄外,平原区一般土层深厚,无障碍层,为高稳产土壤的土体构型。存在障碍的主要为均质砂型(5.3%),厚粘层(5.1%),漏石层(2.6%)、漏砂层(3.5%)等障碍类型,在平原区分布较多。